注册 登录
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

今又是 //www.sinovision.net/?33558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 向着你心灵的大殿 我 辉煌的剧场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博文

今又是《答天山哲客》哲学和命学的有关思考和答辩

(/0)
浏览次数:4249       查看原图









鲜花
1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发表评论 评论 (12 个评论)
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30 20:20
To: 心芽 你曾经说:
赛斯谈时间
下面的比喻,恐怕是相当陈旧的,但仍是一个好比喻。你步行穿越森林,发现许多树木。时间可以理解为整个森林。但是你见到前面的一株树,把它称为将来。 你以为这树以前不在那裏,因为你还未到达它。你把你背后的树称为过去。你好比沿著一条狭窄路径步行,但是那裏有许多路径。这森林是整体存在的。你可以向前或向后步行,不过你刚刚学会如何这样做。

我们把这个比喻进一步延伸,把这整个森林称为

她理论的关键部分我还是不能同意。电的能量不占有空间,只是深度?深度在宇宙中只能有时间速度来定。niuniu1924先生有一篇相近的文章,说到宇宙中能量转换的瞬间释放,比如一个开关一刹那间的打开和关闭,需要媒介和以时间为度的空间的。一秒钟里的能量快速放出一个小时里放出等同量的电能,其效应是由媒介(开关)和时间(速度)决定的。而这个能量”丢出手心“还是在宇宙了”穿越“能量的概念和能量本身是会在另一个急速空间里变换”质地“的。我把邮箱给你,供可能会有的探讨。谢谢心芽转给我思考的”基点“。她的有些东西我可以同意,但理论的叙述太过平常,看不出什么突破性的进展。直言了。也许,我应该耐心点,去看个明白在说话,至少那样不容易”菲薄“。
回复 心芽 2011-9-30 19:53
To: 今又是 你曾经说:
“物質宇宙是由概念建構而成的。”
涉及了文道,咱家就不能违心而论了。这句话“可能”不对的。我不清楚她的走向和目的。如果是在说人的知识相对的局限和苦闷,我大致能苟同。
宇宙,已被千万次地认证是物质的形体和存在。只是人类的知识还没有能够解读于万一。宇宙的概念,首先要搞清楚时间的概念。如果时间和时间速度的本质不能被更新和更全面的认识,人就无法“预知”宇宙之根本。知识以地球为产生的环境和基础,

赛斯谈时间
下面的比喻,恐怕是相当陈旧的,但仍是一个好比喻。你步行穿越森林,发现许多树木。时间可以理解为整个森林。但是你见到前面的一株树,把它称为将来。 你以为这树以前不在那裏,因为你还未到达它。你把你背后的树称为过去。你好比沿著一条狭窄路径步行,但是那裏有许多路径。这森林是整体存在的。你可以向前或向后步行,不过你刚刚学会如何这样做。

我们把这个比喻进一步延伸,把这整个森林称为广阔的现在,树木可以比作意识,它们是同时存在的,但是这座森林不占有你所认为的空间。

在这座森林裏没有你所称的过去、现在或将来只有一个现在。由于在这个现在中有无限的可能,其持久性才得以价值的实现而维持,一种无穷无尽的实现。因此这座森林不断在扩大。它不是空间或时间的扩大;它是能力和价值实现的扩大。能力和价的实现可以建筑在各个层次上,有各种伪装,其中之一是你现在的生存领域。


你用时间概念理解行动,因为在你的物质世界中,行动占用时间,几乎就像椅子占用空间一样。当然,椅子没有占用空间,它是你所称的空间的一部份。行动也不占用时间,它是你所称时间的一部分……

向你解释这一点是很困难的,因为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用旧的概念。但是……我们说思想和情绪、梦以及所有这类源自心理的经验,它们在物质宇宙中都不占用空间。

我也谈到,电也有它自己的方位,你对这种方位是不熟悉的。电的体系包含深度,但不是空间的深度而是强度随时在变化的深度和方位。在这个体系中也有与强度关系密切的持久性,但是持久性与时间的连续无关。

在电的体系中,透过时间的旅行就是透过强度的旅行。它像其他体系一样,有永恒的运动。这永恒的运动使得你体系中的运动成为可能:时间实在是一个以强度增长而不是以瞬间增长的电波驱动。

说向后和向前是没有意义的。只有各种强度变化的电波驱动,由于强者是弱者的自然结果,说一个强度是现在,另一个强度是过去是毫无意义的。不过,可以这样说,在你的物质领域中有著物质时间,而你乘著这些驱动的波浪前进。
驱动力弱时,你称它为过去,驱动力最强时,你称它为现在。对一个不如现在那样强的驱动力,你称它为未来。因为这是你自己制造的分段,就这样,你造了一个框架,一切可能性、潜力在这体系内都难以挖掘和开发。

「过去像是一串电磁联繫,存在於物质的脑与非物质的心智中。这种联繫是可以改变的...「未来也是包含在心智与脑中的一连串电磁联繫,而这是你可以合理地给予现在的唯一实相。

  「换句话说,过去与现在,其真实度是一样的。有时候过去可能变得比现在更『真实』,在这种情形时,你在所谓的现在中对过去的行动反应。你认為当然现在的行為能改变将来,但现在的行為也能改变过去。

  「对知觉者来说,过去并不比现在更客观或独立。这组成过去的电磁联繫大半是由各个知觉者所造成,而知觉者永远是个参与者。

  「因此,这些联繫可以改变,而且这种改变绝非不平常的,它们在潜意识的基础上自发地发生。过去很少是你记得的那样,因為就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剎那,你已经在重新安排它了。当个人的态度与联想改变时,过去也经常地被再创造,这是实际地再创造,而不是象徵性的。小孩的确仍在大人内,但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孩了。因為即使是在大人内的小孩也经常在变。

  「事实上,当这种改变不自动发生时,困难就来了。严重的精神官能症常常就是因為一个人没有改变他的过去而发生。再说一次,对『过去』能赋予的唯一实相,是以电磁性存在於物质的脑与非物质的心智中之象徵、联想和意象。

  「我现在是以你们的用语说话,你们应该了解这一点,因為我将情况相当地予以简化了。态度的改变,新的联想,或任何无数其他行為之一,即将自动造成新的电磁联繫而切断了别的。

  「每一个行动改变了另一个行动──我们回到我们的基础。因此之故,你现在的每一个行动都影响你所谓过去的那些行动。一粒石子所激起的涟漪散向所有的方向,我自己此时正处於相当危险的无路可退的状态。记起你所知时间的本质,你就会了悟,在过去、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明显界线,只是由你肉体所能知觉的行动数量所引起的幻觉而已。


摘自《灵界的讯息》The Seth Material 作者: Jane Roberts

与你分享书的内容,我的理解:过去,现在,未来同时存在。改变现在,同时改变了过去与未来。我还在学习。Have a nice weekend!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30 10:38
To: niuniu1924 你曾经说:
拜读!非常欣赏。
学问之前,不敢造次,请兄弟帮着“把把脉”。我非常喜欢这类东西的。谢谢。
回复 niuniu1924 2011-9-30 10:32
拜读!非常欣赏。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30 10:28
To: 心芽 你曾经说:
读了你与天山哲客的文章很多遍,当然是一知半解。但是我只是想告诉你,我近二年开始读“珍•罗伯兹的赛斯资料”,Seth Materials Jane Roberts,是参加一个读书会,赛斯资料介绍宇宙万物,或者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参考。“物質宇宙是由概念建構而成的。”
“物質宇宙是由概念建構而成的。”
涉及了文道,咱家就不能违心而论了。这句话“可能”不对的。我不清楚她的走向和目的。如果是在说人的知识相对的局限和苦闷,我大致能苟同。
宇宙,已被千万次地认证是物质的形体和存在。只是人类的知识还没有能够解读于万一。宇宙的概念,首先要搞清楚时间的概念。如果时间和时间速度的本质不能被更新和更全面的认识,人就无法“预知”宇宙之根本。知识以地球为产生的环境和基础,有三界九度。
三界:人界(说是已知吧)、神界(灵/感)和天界(大体没有被认知的既定和变化)。九度空间属于宇宙概念。两千多年前印度人、古埃及人、玛雅人曾经试图去理解并记录,中国也有,但局限在“易经”里了,说的是命理卦象,不一样的。
九度空间我只跟语默说过。在我的一篇”文字论“里我做了大胆的浅谈,是和语默做个交往以期更好地沟通和认识。九度空间是三界的重叠后以时间不同速度贯穿后的连接和重生后的,三个被时间连起来的三个三维空间/度。也有人说是十二度空间的。
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是:人的知识能力的宽和广度的能所及、生命由地球展望宇宙星球关系的“通道、时空和速度”,最后是自然必然的”倒挂“,颠翻了人类现有知识或及或还没能够涉及的生命之原始首初的本质。
还有一个问题,宇宙是否会有第二次爆炸。很复杂的。你不妨拿这些问题去问教授的。她知道我在说什么的。我真想知道了解更多。
交流了。谢谢。
回复 心芽 2011-9-30 09:24
读了你与天山哲客的文章很多遍,当然是一知半解。但是我只是想告诉你,我近二年开始读“珍•罗伯兹的赛斯资料”,Seth Materials Jane Roberts,是参加一个读书会,赛斯资料介绍宇宙万物,或者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参考。“物質宇宙是由概念建構而成的。”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30 09:01
To: 经典影片 你曾经说:
有空上来聊几句,有二点不敢笱同。
一,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永远是中国知识文化的精华,就像如今西方在追捧研究毛的著作,而中国在抛弃毛,这很讽刺。要说西方哲学,咱们的一部易经就能抵三个西方的哲学家。
二,所谓的知识精英说穿了就是永远的CEO,老板是谁?老板有可能是官富二代等或是我等这些平凡人,要是你买了股票的话。资本主义前期是精英社会,而发展到现在已不是了,社会的普世价值再不是精英分子而决定了,

命的理是直线型的。横比不妥,因为地理环境、人文习俗不尽相同。美国大陪审团多普通平头老百姓来讲是进步:他们只是有了可以“认识和讨论”的权利,并可以影响决断。然而,他们是在传送带上不行的人,进步了是因为制定好了的既定的传送带的规制和功能。
辛普森的案例、房利美、包括如今正在进行的麦克。杰克逊的案件。不行你瞧着,即便间接二级谋杀罪成立,判刑四年,医生不会做四年牢的。不过一个说法而已。大陪审团连认识讨论的机会也是少的可怜或干脆没有。里面涉及到政治理论、和政府机构功能的概念。不能一一讲来了。太长了。总之,美国骨子里的请况好不到那里去的,是人类的迷点和尚待不断要去进化的东西。拿了一个停车罚单,明明不是你的错,是码表的坏,你去告市政府施政过失?机率如何?他们会耗干我们逼我们付钱的。
谢谢你开言。大家一起讨论进步。希望更多看到你的好文章。周末愉快!
回复 经典影片 2011-9-30 00:51
有空上来聊几句,有二点不敢笱同。
一,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永远是中国知识文化的精华,就像如今西方在追捧研究毛的著作,而中国在抛弃毛,这很讽刺。要说西方哲学,咱们的一部易经就能抵三个西方的哲学家。
二,所谓的知识精英说穿了就是永远的CEO,老板是谁?老板有可能是官富二代等或是我等这些平凡人,要是你买了股票的话。资本主义前期是精英社会,而发展到现在已不是了,社会的普世价值再不是精英分子而决定了,欧美陪审团制度就说明这一问题。所以我要说陪审团制度是一大伟大的革命,中国也应该朝这方向走。
哈哈~~谢了!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29 22:12
To: 寻迹天涯 你曾经说:
这段时间读Frued,所以Empiricism这个词就看得很多。
就我看,每个人的心智不一样,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。
好比心芽老师在看了今老师写的《门道》之后感言:“同一篇文章,每个人理解迥然不同,可能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,文学功底,看文章角度不同有关”。
适度的谈经验,是可取的。
一味的参照和模仿,在旧知识旧理论的基础上,周旋。
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突破的。

在这方面

很长的”命题“我是个”席地而坐,背山向海“的人。士子自心,君子之度,不是我的能耐,是我的心势。
哲学,如果说起荷马、爱尔兰童谣和庄周梦蝶,远了点,而且没有当时的人文和历史环境为状态,如何能读懂?说懂的人都是胡说。但那时一条条的绳线,可以抓在手里,厘清脉络的。哲学,到了柏拉图手里,完整了;黑格尔和弗洛伊德很大,前面的门才尔和叔本华呢,现今的汉娜呢?柏拉图等是模式的提供,叔本华等人是”思辨“,后来的人无非想突破和推演自己的理论体系,于是进步和超越,本质上呢,没能彻底改变。后者提供的是经验和方式的解答途径或说是方法。差了一大截了。后者的伟大是功能性的释放和普及。
在中国,真正大样的是春秋战国之“礼贤下士”,“开堂舆论”。之后出现了两个现象:陡变成小模小样,甚至只能在深山里面“穷尽天下(鬼谷子等、包括王闿运,他最后是”出山“的了);其次是,各代君主高兴了就用,不高兴了就杀,(法国查理、英国亨利、苏俄彼得、中国武则天和秦王和如今的美国-生活方式和价值观,你想推翻我,都是一个字:杀!)不会再像以前神一样地对你敬重,好吃好喝地供着你,怕人说自己没胸襟,怕流失了人才给敌手。那时的文人是向前向上的,如今的文人都很没有“温度”,死塌塌地一坨坨地自以为是。泡妞是好手、逗弄本事是好手、其它呢?共和国建立了一个甲子年还多了,在美国,多么的自由、繁荣和独立,文化呢,为什么做不出来?因为没有心势腔调,因为对责任二字已经麻木,因为忘我是对自己的背叛,无私是对自己的虐待、仅为伊人是脑子烧坏。那么多的菁英,造不出半个李叔同(悟)、干不过半个李清照(玩忧哀悲转)、说不过柏拉图(演讲论)、超不过鲁迅(拿着五国货币收入骂人),如此等等。还吊,干哈呢?被世人看不起?活该。好的有吗?有,还不少,但非常零散,到最后都去玩钱、收藏、酒色和概念去了。加起来还玩不过民国四公子。好,拆开了比,玩的过袁大公子吗(四公子里最差的一位)。跟你说吧,连边都及不上,不是不能,是不懂。要说的很多,是自己的瞎掰呼,总想有不多的人应该能够坐在一起,呼吸凉澈清新的空气,哪怕是为了片刻的宁静和守一。当然还有梦,活在命底。谢谢天涯,余话后续,倒是想品尝生活去慢慢地来了。很好的。
回复 今又是 2011-9-29 21:41
To: 小月 你曾经说:
请某些大家不要老是想着颠覆过去,牛顿和爱因斯坦永远代表那时的对物质认识的真理。
扬弃是对过去继承的开拓,回归大地吧,捏把黄土,是不是要种点菜,现在什么都太贵了。

懂你意思的。有些事情我在整理中。毕竟是网络文化的环境,讲的不是心向意气,方法很重要的,不然就是白搭。拿着一块白板左右四下一瞧,不能出出手的,会”点炮“的。哈哈哈,又是麻将语言了。
回复 小月 2011-9-29 20:54
请某些大家不要老是想着颠覆过去,牛顿和爱因斯坦永远代表那时的对物质认识的真理。
扬弃是对过去继承的开拓,回归大地吧,捏把黄土,是不是要种点菜,现在什么都太贵了。
回复 寻迹天涯 2011-9-29 20:27
这段时间读Frued,所以Empiricism这个词就看得很多。
就我看,每个人的心智不一样,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。
好比心芽老师在看了今老师写的《门道》之后感言:“同一篇文章,每个人理解迥然不同,可能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,文学功底,看文章角度不同有关”。
适度的谈经验,是可取的。
一味的参照和模仿,在旧知识旧理论的基础上,周旋。
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突破的。

在这方面,康德做得比较好,在理性和经验中寻找折中方案。
不过可惜的是,到最后连他也掉进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轮回中去了。

不管是哲学还是命学,信其有,就必然有。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 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,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(包括告状信、上访信、广告等)。
 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,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关于我们| 节目信息| 反馈意见 | 联系我们| 招聘信息| 返回手机版| 美国中文网

©2024 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,Inc.  All Rights Reserved. TOP

回顶部